停課不停學 善用暑假 擴闊學習空間

停課不停學 善用暑假 擴闊學習空間

停課不停學善用暑假擴闊學習空間

學習的要義本來就是培養整體素質,以應對生活的需要和時代的挑戰,所以,學習就不應只局限於教室、課本和傳授,正因如此,全方位學習概念也愈來愈受重視。為了擴闊學生的學習空間,我們致力將暑假發展為「第三學期」(三個學期是指上學期、下學期和暑期),以「暑期學校」概念來組織及開展全方位學習。在2001年的暑期活動資料冊的「寫在前面的話」曾記錄了我們的設想,大家值得再次細讀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[寫在前面的話]

春天不是讀書天

夏日炎炎正好眠

等到秋來冬又至

收拾書箱好過年

 

這首兒歌戲謔的雖然逃避讀書的心情,但卻不無道理,就以炎炎夏日為例,保持悠閒的心靈狀態,的確是消暑的良方。暑假即將來臨,我希望大家能夠充分休息,儲足能量來應付新學年的挑戰。

 

隨著社會變遷,知識型社會的出現,學習也變得無定界。學校雖然停課,但學習卻不應停止,改變的只是學習的型態而已,有見及此,我們以「暑期學校」的概念,組織學習活動,推動學生善用閒暇,充實自己。以下是「暑期學校」各有關類項的說明:

 

類項

學習活動

說明

1

境內暑期活動

 

課堂以外其實有廣闊學習空間,學生應該善用假期,「走出教室」,透過活動和親身體驗,擴闊學習經歷,爭取更豐盛的學習成果

2

境外暑期活動

3

暑期補習班

日常上課,時間相當緊迫,正因如此,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假期,進行補底及強化,以鞏固學習基礎,爭取更佳的成績

4

學科補課

5

暑期提早上課

為了應付「香港中學文憑考試」,中五升中六的學生需要在八月中提早開學

6

暑期課業

停課不停學,講求的是自主學習。暑期課業的安排,正好為學生建構一個自理自律平台,不單令學習可以有序地持續開展,更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

 

停課不停學,希望家長理解,也希望同學認真看待。

境內學習活動方面,集中於期終考試後至七月中旬結業禮前的一段時間內。主要是各科任老師進行試後的對卷及回饋。此外,本校還為同學們安排了包括考察、參觀、講座、工作坊、藝術表演觀賞、電影欣賞、職場探訪、社會服務及班級活動等合計超過六十項。

境外活動方面,我們同樣為本校同學規劃了連串精采的學遊活動,包括:「台灣銘傳大學體驗交流團」、「台灣首府大學暑期體驗營」、「佛山韶關訪遊團」、「廣東省工業考察團」、「上海交流團暨後世博經濟論壇」、「澳門文化遺產及酒店款待考察團」等。茲將活動規劃理念及內容等簡要表列如下:

項次

項目(舉辦日期)

對象(人數)

學習內容/元素

1

台灣銘傳大學

體驗交流團

(30/06/15~09/07/15)

中五修讀西式食品製作課程學生

(11人)

為去年首府大學暑期體驗營的延續與進階/ 內容包括西式烘焙、咖啡手沖、飲料管理、飯店管理、觀光概論、動畫特效體驗及社群媒體應用等

2

台灣首府大學

暑期體驗營

(30/06/15~09/07/15)

中四修讀西式食品製作課程學生

(17人)

於台灣首府大學修讀「休閒產業短期」課程,內容包括烹飪、烘焙及人體彩繪等。學生亦會遊覽台南名勝,體驗當地生活

3

佛山韶關訪遊團

(06/07/15~09/07/15)

中三級學生

(27人)

以學生大使身份訪問許海中學(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),與當地學生交流/ 到佛山科技園(探討佛山産業升級轉型)、嶺南天地(探討以商業化方式保留傳統文化遺產的成效)、松塘村(歷史文化保育)及蒙娜麗莎陶瓷博物館(探討佛山瓷博發展方向與趨勢)等地進行實地考察/ 參觀南華寺(中國的寺院發展)、遊覽丹霞山與錦江

4

廣東省工業考察團

(03/07/15~04/07/15)

中五級修讀「企業、會計與財務概論」科學生

(29人)

應用「實地考察」的探究方法,認識廣東省的工業發展及工廠內生產線的運作

5

上海交流團

後世博經濟論壇(10/07/15~12/07/15)

中五級學生

(3人)

透過親身接觸及參訪活動,加深對國家歷史、文化的認識,讓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精深博大,增強民族自豪感 / 從實地考察和交流活動中了解國家近況,從而促進對國情的瞭解,培養國民身份認同 / 藉著上海世博五周年,了解當地經濟與後世博發展及滬港的合作與競爭 / 分享年青人在世博的學習和得著,對日後成長產生的啟發與傳承

6

澳門文化遺產

酒店款待考察團

(08/07/15)

中五級修讀「旅遊與款待」科學生

(20人)

應用「實地考察」的探究方法,認識酒店的運作,、澳門文化遺產及當地的獨特文化風俗

7

普通話夏令營

中四英文部學生

(10人)

透過課堂教學、遊戲、文娛活動及生活應用,讓學生學習普通話拼音、課堂及日常用語,從而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